“清华大学招生组承诺前两个专业保录取。”当周同学家长电话告知面谈结果时,规划师张亚娟悬着的心终于放下——这个孩子,终于稳稳地迈进了梦中情校清华的大门。作为孩子的升学规划师,从最初的谨慎规划到最终的圆满录取,回想起一年来的点点滴滴,张亚娟老师倍感欣慰。
考生情况
基本情况:周同学,选科物化生
高考成绩:安徽省排前43名,成绩暂缓公布
录取结果:清华大学工科试验班(笃实书院)

来自超高分考生的压力与责任
第一次和孩子家长通完电话后,张老师就感受到了这个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。家长发来了一份精心整理的Excel表格——从高一到高三,每一次大考小考的成绩、排名全部清晰记录。
数学、物理几乎次次满分,偶尔98、99分,这样的成绩让张老师既惊叹又倍感责任重大,“因为高分的孩子如果规划不好,你就会觉得辜负了这么好的孩子对不对?而且像这样分数的孩子将来绝对是国家的栋梁之才,所以突然就觉得自己身上的使命感很重。在团队内部,我称他为我的‘清北苗苗’,我的任务很明确:一定要把他送进最理想的大学和专业”!
精准定位:从C9到华五再到清北
1. 高三初期:保守布局,锁定C9热门工科
尽管孩子成绩优异,但高考充满变数。初期沟通时,我们以“稳”为主。家长明确表示孩子对工科情有独钟。在缺少高考成绩参考的情况下,我们基于区域排名和多次模拟考试数据,为孩子量身定制了初步的规划方案,目标锁定在C9院校,并以东南大学作为理性保底。在这一过程中,我们与孩子的父亲保持着紧密的联系,每一次成绩的更新,都成为我们调整策略的重要依据。
· 院校范围:C9高校+ 东南大学(离家近保底)
· 专业方向:计算机、电子信息、航空航天等热门工科
· 家长协作:父亲定期同步成绩,确保信息实时更新
2. 模考后升级:成绩稳定,聚焦华五
随着考季的深入,尤其是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后,孩子展现出了惊人的稳定性。基于对孩子稳定且高分表现的判断,我们果断调整策略,将目标范围缩小至“华五”院校,并开始深入研究专业匹配度。我们清楚,对于这类高分段学生,仅仅院校的吸引力已不足够,更关键的是能否进入他们真正热爱的优势工科专业,例如计算机、电子信息、航空航天等。
· 缩小范围:从C9聚焦至“华五”(清北复交浙等),冲刺更高平台
· 专业优先:确保能进入顶尖院校的核心工科专业,而非“冲校冷门”
3. 高考后关键决策:放弃强基,锁定清华工科
高考结束后,孩子情绪有些低落,觉得自己“没发挥好”。张老师安慰家长:“他向来稳定,等成绩出来再说。”
结果,成绩一出,全省前43名! 但具体分数暂缓公布,这意味着——清华北大招生组即将上门。

家长犹豫了:“清华夏令营已经参加了,强基还要不要去?”
张老师的建议很明确:果断放弃强基,夏令营偏理科,孩子工科志向明确,强基的理科培养路径与孩子兴趣不匹配。并且省排前43名,不管是第1名还是第43名,按往年情况,清华大学的专业是可以任挑的,学特色工科专业完全没问题。
与清华招生组谈判,锁定最优选择
成绩出来后,北大招生组就到周同学家里“抢人”了,清华招生组也打电话约面谈,这时候家长心里比较担心,不知道见招生组的老师之后要谈什么,要聊什么,最终给自己要什么样的保障。
张亚娟老师详细指导家长与招生办老师的“谈判技巧”,包括如何提问、了解书院特色、争取最优专业保障和后续入学便利条件等。
最终,清华招生组承诺“保前两个专业”,孩子顺利被清华大学笃实书院录取,皆大欢喜!
不止于录取:长期陪伴的“大学通关锦囊”
录取只是起点,载望升学的服务价值,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实现升学目标,更在于提供全程的专业支持。我们为每位学员提供“大一新生通关锦囊”,涵盖:
· 学业规划:考研、保研、转专业模板
· 职业准备:考公、考编、证书备考时间表
· 校园生存指南:学生会竞选演讲稿、社交技巧等

作为规划师,最欣慰的不是锦旗与感谢,而是看到孩子站在理想的平台上,迈向更广阔的未来。
载望升学,让考生的每一分都“掷地有声”。从最初的谨慎评估,到关键时刻的精准指导,再到录取后的持续支持,载望升学的规划师团队始终以专业、细致、负责任的态度,守护每一位学生的梦想。